H&M一份“停用新疆棉花”声明,在中国社会引爆了台风、海啸般的舆论风潮,“保卫新疆棉花”运动一夜之间就在全中国风起云涌,以至于3月25日几乎成为代言明星与参与“停用新疆棉花”的外资品牌解约日。研究贵在前瞻。早在前年(2019年),我就意识到新疆棉花产业可能成为国际反华势力打击的重点对象;去年(2020年),我就此撰写了相关调研报告,并于8月中旬在《财经》、《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了两篇公开文章:此次新疆棉花风潮,计划写四至五篇系列文章,这是第一篇,以“《为什么要保卫新疆棉花》”为题刊发于3月26日《新京报》客户端,刊发时有删节,这里发出原稿全文。欢迎关注后续文章。之所以要保卫新疆棉花,是因为我们不能不警惕、不能不防范反华势力以新疆为突破口制造“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企图。中国要保持经济金融稳定,需要防范的最大潜在风险之一,就是地方经济政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被市场恐慌、投机性攻击打开突破口,市场预期全面急速恶化,最终引爆系统性风险,动摇国家经济全局。既然新疆各方面基础相对脆弱,既然外部势力视之为中国地方经济政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而集中围攻,既然棉花是新疆“两黑一白”(煤炭、石油、棉花)支柱产业中几乎唯一具备外部制裁可操作性的产业,既然棉花是建设兵团这个新疆社会稳定安全定海神针的头号支柱产业,反华势力选择棉花作为“以疆制华”的经济切入点自是顺理成章,中国社会也就不能不对反华势力“封杀”新疆棉花的企图作出有力、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应了。因为在2018年以来美国、欧洲反华势力“以疆制华”图谋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在去年以来美国对新疆多家棉纺企业、棉花主要生产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制裁的情况下,在3月18日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美国国务卿开场白公然宣称要“讨论我们对中国行动的深切关注,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动”的挑衅下,在近日美欧等国相继宣布就新疆事务制裁中方人员与机构的警示下,我们不能不警惕、不能不防范反华势力以新疆为突破口制造“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企图。毕竟,中国要保持经济金融稳定,需要防范的最大潜在风险之一,就是地方经济政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被市场恐慌、投机性攻击打开突破口,市场预期全面急速恶化,最终引爆系统性风险,动摇国家经济全局。既然新疆各方面基础相对脆弱,既然外部势力视之为中国地方经济政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而集中围攻,既然棉花是新疆“两黑一白”(煤炭、石油、棉花)支柱产业中几乎唯一具备外部制裁可操作性的产业,既然棉花是建设兵团这个新疆社会稳定安全定海神针的头号支柱产业,反华势力选择棉花作为“以疆制华”的经济切入点自是顺理成章,中国社会也就不能不对反华势力“封杀”新疆棉花的企图作出有力、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应了。“以疆制华”,为什么要选择棉花?首先是因为棉花产业对中国民生和产业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首先,衣食住行为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特别是中国国民格外宠爱孩子,越来越普遍讲究孩子衣物(特别是贴身衣物)、毛巾等要用全棉材质,对婴幼儿服装、毛巾等这种讲究尤其强烈。如果棉花及其制品出现市场供应紊乱或短缺,对重视家庭的中国社会杀伤力与对某些缺乏家庭责任感的社会杀伤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其次,作为连续多年的棉花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尽管中国不会改变努力扩大进口的政策取向,但从全球疫情和当前国际政治形势来看,国内下游产业遭遇不友好国家“断供”的风险已经大幅上升,要保障国内棉花需求和世界棉花市场稳定,我国比前几年更需要确保国内棉花生产稳定,而不能过度依赖进口。第三,棉纺织服装产业在全国就业、出口等贡献巨大。中国已经连续数十年位居世界第一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即使承受了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连年大幅上涨推动部分服装加工环节外流的压力,外加新冠疫情冲击,在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总体萎缩的环境下,中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仍猛增30.4%,达到1.07万亿元之多,足见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自我调整应变能力之强大。作为拥有全世界1/5人口的大国,中国无论如何希望提升本国产业结构,都需要足够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本国提供就业机会,而这些传统产业又能够从多条渠道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需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促进,才是大国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之道。
因为新疆经济社会的一些弱点使之成为国际反华势力眼中的中国政治经济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在经济方面,自乾隆平定新疆以来,新疆财政经济就一直高度依赖内地转移支付;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本地产业,以减轻对转移支付的依存,由此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相应地,从新疆着手打击中国,在中国全国市场上占据不可替代地位的新疆当地和兵团支柱产业,必然成为反华势力选择打击的“理想”目标。新疆财政经济对内地转移支付的高度依赖自乾隆平定新疆之时就开始了。据松筠《钦定新疆识略》第八卷载,当地驻扎的1400名行政官员俸禄和行政费用每年688900两,其中61万两从中央财政支出,其余71790两在当地调剂,主要来源也不是向当地“缠回”(今日维吾尔族前身)百姓征税,而是经营官营旅店和向士兵销售茶叶所得。在当代,新疆兵团于1954年组建,新疆自治区于1955年成立。1950年至今,除1952、1954、1957、1962、1963、1964、1966七个年份之外,其余所有年份本级财政收支均为赤字,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弥补缺口。其支出收入比(本级财政支出/本级财政收入×100%)指标几经波动,1975年曾高达876%,1994年起稳固地超过200%,2000—2019年间有9年超过300%,2016—2019年一直高于300%,依次为319%、316%、326%和337%。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减轻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实现援疆从“输血”转向“造血”,棉花这样的新疆支柱产业,自是弥足珍贵。而曾经在全国微不足道的新疆棉花生产,得以在新中国建国后70年时间里取得“天下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地位,也堪称“新疆奇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时,新疆棉花产量5100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44.4万吨)的1.1%;随着全国全面投入战后经济恢复,新疆棉花产量绝对增长,但在全国占比连续下行,1950、1951年新疆棉花产量分别为6400吨、8900吨,在当年全国总产量中占比分别为0.9%、0.86%。
新疆棉花生产起步基础如此薄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和成建制投入生产建设启动了棉花生产“新疆奇迹”的进程。1949年,毛泽东主席发布《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还是一支生产军,藉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建设。”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大生产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全面启动,新疆军区生产部队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迅速成长为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驱,新疆棉花产量和在全国总产量中占比持续上升。
(兵团旧照:农六师群英会获奖上海知青合影,后排是该师领导)
进入1990年代以来,在国家工业化加速、技术进步、政府推动棉花生产转移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下,新疆棉花生产扩张显著提速;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棉花生产更是狂飙突进:1956年,新疆棉花产量4.58万吨,在当年全国总产量(149.6万吨)中占比3.2%,首次突破3%。1986年,新疆棉花产量21.61万吨,在当年全国总产量(354.04万吨)中占比6.1%,首次突破6%。1990年,新疆棉花产量46.88万吨,在当年全国总产量(450.77万吨)中占比10.4%,首次突破10%。1994年,新疆棉花产量88.21万吨,在当年全国总产量(434.10万吨)中占比20%,首次突破20%。1998年,新疆棉花产量140.00万吨,在当年全国总产量(450.10万吨)中占比31%,首次突破30%。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516.10万吨,在当年全国总产量(591万吨)中占比87%;其中兵团棉花产量213.4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6.1%、新疆产量的41.4%。2012—2020年短短8年时间,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提高了33个百分点.从产值来看,2019年新疆棉花产量500.2万吨,仅按18600元/吨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计算,就已经构成了一个千亿元级别产业;再加上上下游相关产业,棉花在新疆经济、财政、就业中的地位更加显赫。由于兵团没有煤炭、油气等矿产资源,在兵团的经济生活中,棉花产业地位更高。三、反华势力为什么选择打击棉花而非新疆煤炭、油气?同时,对于企图“以疆制华”、通过经济制裁最大程度伤害新疆和中国全国的反华势力而言,由于以下原因,在新疆“两黑一白”支柱产业中,棉花是唯一具备制裁可操作性的产业:首先,新疆煤炭、油气产业“两黑”在全国生产、消费中占比远远不能与棉花“一白”相比,因此,打击新疆棉花比打击新疆煤炭、油气更有可能撼动中国经济社会全局。以新疆油气产业为例。新疆原油、天然气产量在全国生产、消费总量中占比远远不能与棉花相比:2020年,全国原油产量19476.9万吨,进口原油54239万吨;不考虑此外进口的2835万吨成品油,当年全国原油总消费量73715.9万吨。同年新疆原油产量2914.7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15%,占全国原油总消费量的3.95%。202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166万吨,按一吨天然气1390立方米折算,进口天然气合1413亿立方米。不考虑转口,国内生产与进口合计,当年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3338亿立方米。同年新疆天然气产量369.83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19%,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1%。由此可见,无论是新疆原油,还是新疆天然气,在市场上的“江湖地位”均与新疆棉花占全国总产量87%不可同日而语。
(1965年贺龙元帅视察兵团六师大口径自流井。右起:王恩茂,贺龙,张仲瀚,赵予征。)
其次,新疆煤炭、油气产业常常需要隐形补贴,生产波动也较大。相比之下,即使不给予财政补贴,新疆棉花产业也能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产出波动也明显小得多。就总体而言,新疆当地油气开发条件不佳,成本甚高。南疆原油开采成本很多多年在90美元/桶以上,超过本世纪第2个10年绝大多数时间的国际市场油价,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外加其它一系列因素,即使在2002—2014年世界经济史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初级产品超级牛市中,新疆石油企业中也不乏亏损年份。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国际市场油价下行,难以承受的企业合理选择就是压缩在新疆的生产,以减少亏损:
表1 2008—2019年新疆油气产量
年份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原油(万吨) | 2715.1 | 2512.9 | 2558.2 | 2615.6 | 2670.7 | 2792.5 |
天然气(亿立方米) |
|
| 249.9 | 235.3 | 251.3 | 282.9 |
年份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原油(万吨) | 2875.3 | 2795.1 | 2564.9 | 2591.8 | 2647.4 | 2609.9 |
天然气(亿立方米) | 296.7 | 293.0 | 291.2 | 307.0 | 321.8 | 339.9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9—2019历年。
2009年次贷危机高潮,国际市场油价暴跌,当年新疆原油产量从上年的2715.1万吨减少至2512.9万吨,直至2013年才超过2008年水平。2014年新疆原油产量达到2875.3万吨的高峰,由于国际市场油价在2014年下半年雪崩,其后数年新疆原油产量一路下行至2500多万吨,2019年也仅仅回升至2609.9万吨,尚不及2008年水平(参见表1)。直到2020年,新疆原油产量才突破2014年的高峰。新疆天然气生产也存在类似波动,只是由于国际天然气市场东亚价格高于欧美的“东亚溢价”尚未完全打破,其波动才不如原油生产那么明显。随着液化天然气贸易成长和2016年6月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通航,“东亚溢价”总体上已经明显缩小,可望在数年内压缩至微不足道程度,甚至基本消除,国际市场行情对新疆天然气产量的影响会日趋显著。第三,由于新疆煤炭、油气产品基本上在国内加工、消费,其产品也几乎无法标记、溯源;而新疆棉花下游产品大量出口,且外资广泛参与下游制造、销售等环节,其产品标记、溯源也容易便利很多;国际反华势力若要制裁新疆煤炭、油气产业,几乎没有抓手,制裁新疆棉花的抓手则相对丰富得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美大国国运之争,先求不败,然后求胜。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全局来看,2018年贸易战爆发,中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就落到“粮(棉油肉)+能源+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产业部门上面;其中,“粮(棉油肉)”与“能源”决定了中国社会与经济总体能否稳定,以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决定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胜出与发展的前景。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反华势力将新疆视为撼动中国根基的最佳切入点,进一步提升了保卫新疆棉花产业的意义。(初稿2021.3.25,修订2021.3.25,仅代表个人意见)